书籍让我陶醉作文800字作文 书籍让我陶醉作文800字

一、书籍让我陶醉作文5o0字初一作文大全

我爱读书,我是在读书中长大。从小到大,我读了不少书.读书让我头脑智慧,读书让我心胸开阔,读书让我生活充实。

书,一个让我茶饭不思的物品。但我却不记得它是什么时候走进我的生活中的。

我爱在冬日的午后,懒懒地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看书;我爱在夏日夕阳西沉的傍晚,在阳台的竹椅上,听着蝉鸣,捧着一本书。我吃饭看,走路看,上厕所也看。为了看书,我可谓费尽了心思。

那次,我在床上捧着一本正看得起劲,妈妈走进我的房间,不容分说,让我关灯睡觉,任我怎样求都没有用。等妈妈走后,我把床头的小台灯悄悄地放进被子里,把被子盖得只剩我呼吸的一个小孔。我像一个窃贼偷偷地打开灯,迫不及待地把书翻到那一页,细细地“品”着书,这是多么的享受啊!我深深地陶醉在这书里了,全然不知妈妈已站在我的床边,看了我好久。天然,我是免不了一顿臭骂。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抱着书读,谁知一读进去我就被一篇篇文章、故事所吸引了,感到我也成了书中的一个人物。咦?怎样,地震了吗?我抬头一看,是爸爸在抓住我的肩膀前后摇晃。爸爸笑着说:“吃早饭了!”

读书让我高兴,我高兴,由于我读书。在读书中我深深体会到那一句至理名言: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的人生活在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我想问初一语文第六课《理想》的读后感怎样写?能写给我吗?

我不知道流沙河是何许人,不知道他的真诚姓名,不知道他发表过其他何作品,我只钟爱他写的一首诗——《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带你走到黎明.

很天然地,我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我总是满怀激情,一遍又一遍地读它,直到熟记于心。我只欣赏这首诗,由于它让我对理想充满了诗般秀丽、绚烂的幻想。生活如诗一样多姿多彩,连心的跳动,也带着这首诗的韵律。后来,激情不再,那颗被诗浸化过的心早已变硬,理想的火把似乎也被岁月无情的寒风吹熄。生活在忙碌与疲惫中继续着。当有一天再翻开久违了的日记本,那几行诗句,早已变得模糊而陌生,再也激不起心中一丝涟漪。

我固执地认为只有成功者才配得上拥有理想,才配得上拥有一份欣赏诗的心情,才配得上拥有一颗像诗一样轻松、愉快的心。因此,当理想和其它与诗相关的物品被我遗忘在前进道路上的某一个角落里时,我并没有回头去寻找。或许,我早放弃了对这些物品的憧憬。

在一个充满诗意的秋日里,我抬头仰望湛蓝如洗的广袤天空,偶尔会看到两三只小鸟并排地飞过。我想起了泰戈尔,他也是一位诗人,也写过诗般美妙的一句话:“天空中没有鸟儿的痕迹,但我确信它已经飞过。”

即使空余报国之情,怀才不遇,也不忘以作诗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这就是诗仙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寄托了他的自信,他的乐观,他的洒脱,他的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把自己的坚决信仰化作一行行悲怆的诗句,接着纵身跳入汨罗江。这一跳,并不意味着屈原放弃他的理想和生活,他的诗可以向世人作证,他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他所追求的。

所谓诗心,也许就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种永不放弃理想的生活态度,一种像诗一样随心而惬意的生活态度。当在忙碌与疲惫中再次拾起流沙河的《理想》时,我心中满载劝勉与鼓励,再次回头寻找那些被遗忘了的物品。

三、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 禅 贝壳的读后感受

《贝壳》读后感

贝壳是那么地坚硬、精细,那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

那的确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不免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活,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活,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细的贝壳。不然而然,我不免又想拿自己的生活来对比,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活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我们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秀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是啊!正是由于爱美,因此她加倍珍惜生活;正是由于热爱生活,她加倍喜欢美.

这生活中的美不正是和生活的感激紧密相连的吗?因此她才会联想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务做得更精细、仔细、一丝不苟!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变得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那上苍给予我的那一点点小而精湛的生活!

《蝉》读后感

当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我便开始审视我自身的所有,以及我是怎样对待自我的生活。

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活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

是啊!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活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着,好好活着……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