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府谷县的“黄河入陕第一湾”,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共同构成一幅秀丽的生态画卷(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李旭佳摄
■ 到2027年秀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
■ 到2035年秀丽陕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 到本世纪中叶秀丽陕西全面建成
本报讯 (记者 孙鹏)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秀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构建秀丽陕西建设推进机制和支撑体系,切实筑牢秦岭区域、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等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三北”工程攻坚战,扎实走好绿色低碳转型进步之路,为建设秀丽中国贡献陕西力量。对标全面推进秀丽中国建设目标要求,到2027年秀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秀丽陕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秀丽陕西全面建成。
《实施意见》提出,当好秦岭卫士,健全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守护好黄河母亲河,坚持“四水四定”,严守高质量进步基准线。保护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实施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到2035年全省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左右,秀丽河湖基本建成,“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加快进步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积极进步高质量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到2035年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提升生态体系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强生态体系保护监管,持续实施重要生态体系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精准推进国土绿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森林草原防灭火职业,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7%,水土保持率达到73.82%,生态体系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到2035年典型生态体系、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汉江、丹江等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显著改善。
《实施意见》还对守牢秀丽陕西建设安全底线,建设秀丽城市、乡村、细胞,开展秀丽陕西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秀丽陕西建设保障体系等职业提出明确要求。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