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岳诗中的”阴阳”分别指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这里阴阳就是指山的南面和北面。
二、从炼字的角度欣赏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入字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开头来说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望岳》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诚赞美了泰山的伟大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诗文解释:泰山是如此伟大,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天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三、杜甫的”望岳”描写的是哪座山??
杜甫的《望岳》描写的是泰山。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局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白话翻译:
巍峨的泰山,到底怎样伟大?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天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原文:
《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
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扩展资料
首句“岱宗夫怎样?”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怎样”,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因此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四、描写华山的诗句杜甫
望岳
杜甫
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杜甫的《望岳》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六、登上了顶峰,大众一定会想到( )代诗人( )写的《 ’里面的诗句:
唐代诗人杜甫《望岳’里面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