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校史简编 中国美术学院校史? 中国美术学院校史
中国美术学院校史?
一,初创期
1928年,教育家蔡元培选址杭城西子湖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
1929年,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杭州孤山,校舍包括西湖罗苑、照胆台、苏白二公祠等。
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1月,上海沦陷,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向西撤退,途经诸暨、江西贵溪、湖南长沙,最终到达湖南沅陵。
1938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址在沅陵沅江老鸦溪,学校租用当地民宅、并筑造木房作临时教室,恢复上课。
1938年,为避战火,学校西迁云南昆明。初借昆华中学、昆华小学校舍上课。
1939年,学校复迁呈贡县安江村。
1940年,学校迁至四川璧山,吕凤子接任校长。
1942年,吕凤子因病辞职,陈之佛接任校长,学校迁至重庆沙坪坝磐溪。
1946年暑假,学校师生复员回杭。
二,新生期。
1950年11月,学校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由华东文化部领导。
1950年,中国画系与西画系合并为绘画系。
1952年10月,撤消实用美术系,并入中央美术学院,后又以此系为基础创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54年,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成立,夏子颐为主任,学制四年。
1955年9月,正式撤消绘画系,建立彩墨画、油画、版画三系。
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改建为杭州美术学院。
1957年6月,学院从外西湖18号迁至南山路现址。
1957年12月,彩墨画系改为中国画系,分人物、山水、花鸟三个专业。
1958年3月,筹建工艺美术系,分设染织与装潢设计两个专业。
1958年6月,学校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
1958年,在民间艺术研究组的基础上成立民间美术系。
1960年,增设陶瓷专业;民间美术系并入工艺美术系。
1967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院被撤销。
1971年,学校迁至桐庐县阳普大队,在农村办学。
1976年,“文革”结束,学院获得了新生。
三,开放期
1980年,邓小平改革,学院复校。
1987年,以美术学说教研室为基础成立了美术史论系。
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1996年6月,设计类系科调整为视觉传达、染织与服装、工业设计与陶瓷、环境艺术四系。
1996年9月,学院上海教育基地开始办学。
1997年,上海教育基地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艺术分院。
1999年,南山路校区开始整体改造。
2000年,全校暂时搬至钱江南岸滨江校区过渡。
2001年,成立书法系。
2002年,成立新媒体系。
2002年,于转塘象山建立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
2003年9月,南山路新校舍落成,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史论、新媒体各系及行政部门回迁,滨江校区为设计分院。
池沙鸿的基本介绍
池沙鸿 (1956.7—)1956年生于浙江杭州, 祖籍浙江台州。1982年2月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文学士学位。后任浙江省文化厅社文处干部、省群众艺术馆美术室主任。现为浙江画院副院长、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美术评论会会员。作品曾入选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和第九界全国美术展览,获文化部第八届全国群星奖杰出奖和浙江省群星推荐银奖,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国画银奖,入选中国江南工笔画精品展、中国南宋风情画展、中国茶文化艺术展等赴法国、新加坡和马来西来展出。
连环画《红枫树下》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南宋城临安闹市图》、漫画《有衔阶级》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论文有《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初探》,作品《花季》荣获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银奖。
这么多的画家,很难给池沙鸿下一个很完整的定义。由于他说自己不一个职业画家,说不要把画画看得太重;由于他当过农民、当过工人;由于他兴趣广泛,喜欢旅游、唱歌甚至是电脑游戏;由于他没有座右铭,最简单的梦想就是做个好人。 为喜庆建国60周年,浙江画院、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和杭州恒庐美术馆共同推出“笔墨叙事·池沙鸿新作展”。池沙鸿现为浙江画院副院长,民族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美协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理事。
作品有以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边区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边区故事”和以京剧艺人在舞台前后的生活为题材的“梨园故事”两个系列。别开生面地表现了前辈们为建立新中国艰苦奋斗的侧面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侧面。作品传承了“浙派人物画” 贴近生活、深入写实和发扬中国画杰出传统的特点。以酣畅淋漓的笔墨、严谨的造型、变化丰富的构成叙述了许多离我们既遥远又很近的感人故事,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份真情。 1984年《红枫树下》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 1986年《星期三的女孩》获中华杯全国中国画大赛杰出奖(中国美协) 1989年《南宋京城临安闹市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 1994年《佛指甲》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 1998年《野山菊》获第八届全国群星奖杰出奖(文化部) 1999年《野山菊》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 2003年《欢迎到我家》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国画银奖(中国文联、中国美协) 2003年《又绿江南岸》入选第二届全国双年展(文化部) 2004年《浙南古山道》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 2004年《花季》获首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银奖(中国美协) 2004年《来了陌生人》入选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中国美协) 2005年《新四军合唱团团员》入选第三届全国画院杰出作品展(文化部) 2005年《又是好成绩》获第二届“徐悲鸿奖”作品银奖(全国画院协会) 2005年《校园神投手》入选第六届中国体育美展(民族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中国美协) 2005年《惊蛰》等5幅入选中国画研究院2005年度中国人物画推荐展(中国画研究院) 2005年 举办“池沙鸿作品展” 杭州 2007年《十月丹桂香》等2幅入选华东六省一市中国画邀请展(中国美协、六省一市美协) 2008年《金戈铁马软语中》等2幅入选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中国民族画院) 2009年《同路》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 2009年 举办“笔墨叙事·池沙鸿新作展” 杭州 2010年-2011年 举办“武林旧事·池沙鸿新作展” 杭州、嘉兴、桐乡 2011年《留守家园》等12幅入选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中国美协、浙江省文联、文化厅、中国美院等)
2012年,举办“似水年华·池沙鸿新作展”杭州(浙江省美协、浙江画院、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恒庐美术馆)
2013年,举办“2013池沙鸿迎春新作展”杭州浙江省美协、浙江画院、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恒庐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