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口edi中心的主要服务内容 宁波港口EDI中心代码编制规范解析与应用实践探

一、核心代码字段制度

1. 发送方与接收方代码

  • 格式:固定长度字符类型(X(13))
  • 用途:标识报文发起方(如货代、船公司)和接收方(港口、海关等)。
  • 示例:发送方代码可能是企业统一信用代码的简写或EDI注册编码。
  • 2. 港口代码

  • 字段名:发送港代码(SENDER PORT CODE)和接收港代码(RECEIVER PORT CODE)
  • 格式:X(5),即5位字符,通常采用国际港口代码(如UN/LOCODE)或中国港口内部编码。
  • 3. 集装箱经营人代码

  • 字段名:CTN. OPERATOR CODE
  • 格式:X(13),用于标识集装箱所属的承运人或运营单位。
  • 4. 提单号(B/L NO.)

  • 格式:X(20),允许字母、数字及独特符号组合,长度不超过20位。
  • 5. 船舶代码与国籍代码

  • 船名代码(VESSEL CODE):X(9),采用国际标准船舶识别号(IMO编号)。
  • 国籍代码(NATIONALITY CODE):X(2),遵循ISO 3166-1两位民族代码。
  • 二、报文结构中的代码类型

    1. 记录标识(RECORD ID)

  • 格式:9(2),即两位数字,标识报文类型(如“00”为头记录,“50”为集装箱信息)。
  • 示例:报文类型标识“COSTCO”对应装箱单。
  • 2. 电子装箱单编号(COSTCO NO.)

  • 格式:X(20),用于智能闸口体系识别装箱单的唯一编号。
  • 3. 海关相关代码

  • 申报地海关代码(CustomMaster):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赋码,例如“3100”代表上海海关。
  • 征免性质代码(CutMode):如“101”代表一般征税。
  • 三、代码制度依据

    1. 民族标准参考

  • 遵循《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段目录》(GB/T 15634-2014)及《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放箱单报文》等标准。
  • 采用UN/EDIFACT国际标准段目录及数据元定义。
  • 2. 港口本地化规范

  • 宁波舟山港EDI中心对代码长度、格式及业务含义进行本地化适配,例如集装箱尺寸类型(CTN. SIZE TYPE)使用4位字符表示,如“20GP”代表20英尺普通箱。
  • 四、代码应用场景

    1. 物流节点协同:通过统一代码实现港口、船公司、货代、海关间的数据互通,如集装箱情形查询、海关放行指令等。

    2. 多式联运:支持海铁联运、转关申报等场景,需使用标准化的港口代码和运输工具代码。

    3. 数据接口服务:EDI中心提供的API接口(如电子装箱单接口)需按制度传入代码参数以实现数据交互。

    五、代码管理机制

  • 维护主体:由宁波港口EDI中心统一管理,部分代码(如港口代码)需与海关、国标体系同步。
  • 更新频率:代码表随民族标准及业务需求动态调整,企业需通过EDI平台获取最新版本。
  • 如需具体报文模板或完整代码表,可参考宁波港口EDI中心官网或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