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三课:走近《飞天凌空》文章与郭晶晶的传奇故事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第三课《飞天凌空》无疑是一篇引人入胜的作品。这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和樊云芳共同采写。文章虽仅540多字,却因其特殊的写作风格和清晰的表达,成为了一部经典的新闻范文,尤其在动词的运用上,记者的别具匠心让人赞叹。
《飞天凌空》的写作特色
《飞天凌空》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跳水运动的魅力与竞争的激烈,还是一篇富有美学价格的新闻作品。在这篇问世三十余年的文章中,记者用百余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每一个细节:从空中飞跃的瞬间到落水的优雅姿态,每一个动作仿佛都在眼前上演,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现场感。这种用动词构建文学画面的方式,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感染力,使得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跳水所带来的张力与审美。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要整体感知其内容。文章主要分为几许段落,先是对比赛的背景进行简要交代,接着详细描述了比赛的经过,最后则是对跳水选手心理情形的深入剖析。这样的结构设计,既让读者了解了事件的全貌,又让人对选手们的表现有了更深的领悟。
跳水女皇郭晶晶的传奇
提到中国的跳水运动,郭晶晶是无法忽视的名字。她不仅是跳水项目的佼佼者,更以其卓越的成就和坚决的灵魂成为了中国体育的标志性人物。1971年出生的郭晶晶,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跳水天赋。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她在女子单人3米板和女子双人3米板比赛中斩获银牌,从此踏上了荣耀之路。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郭晶晶便以优异的表现一举夺得女子单人3米板和女子双人3米板的金牌,成为中国跳水的领军人物。她的优雅和力量征服了无数观众,也使跳水运动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郭晶晶参与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更是让她的荣耀再度升华。在家乡的舞台上,郭晶晶不仅赢得了女子单人三米板的金牌,还与队友吴敏霞搭档,获得了女子双人3米板的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跳水女皇”。
新闻体裁的领悟与应用
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进修中,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和写作方式是重要的一环。新闻体裁主要以客观、准确、简练为特点,强调事实的真诚性和新闻价格。因此,在学生进修《飞天凌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包括深入了解、导语、、背景及评论等。
通过对《飞天凌空》的进修,学生能更好地领悟怎样运用动词增强新闻稿的表现力。同时,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新闻事件,尝试用新闻体裁的方式进行记录和报道,培养观察力和分析力。
《飞天凌空》作为八上语文第三课的核心材料,既帮助学生领悟了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也启发了他们对体育灵魂的深刻领悟。通过对郭晶晶的传奇职业生涯的了解,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不断追求卓越的力量和勇壮。
通过这样的进修经验,学生不仅拓宽了眼界,还增强了对中文写作和报道的领悟与运用能力。希望在今后的进修中,学生们能够将《飞天凌空》的写作灵魂延续下去,创造出更多杰出的文章,让语言的魅力在他们的指尖流淌,也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的未来更加灿烂。
关注这节课,希望大家在日常进修中,积极探索、不断积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