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望云霓:西海固地区的创造水利解决方案

大旱望云霓:西海固地区的创造水利解决方案

在中国,水资源的分配向来不均。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球平均的一-quarter,而位于西北地区的西海固更是一片干旱之地,人均水资源量竟只有全国平均值的1/23。在这样的环境中,饮水成为了当地居民们的“难题”,也反映了我国在引水、供水方面的诸多挑战。

西海固的水资源困境

西海固位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这里五年内仅有几场可用的降雨,致使农田干旱、草场枯萎,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在过去,农村用水依赖传统的供水方式,由于人力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老化及维护水平低下,经常出现漏水、污染等难题,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以彭阳县为例,该区的人口超过20万,分散于25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高沟深,供水及管网维护成本越发高昂,形成“难供”“难管”的困境。对水管员张志亮来说,过去的职业经历充满了艰难与挑战:爆管、漫水、冲坏庄稼的事件屡见不鲜,管道的检修不仅需要翻山越岭,还经常面临着由于漏水遭遇群众质疑的风险。

创造驱动提高:西海固的水利云平台

面对困境,2016年宁夏中南部饮水工程的建成,为西海固地区的114万城镇居民提供了新的水源保障,但更大的挑战在于怎样高效地管理这一庞大的水网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提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造驱动的提高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彭阳县的领导班子迅速行动,着手构建“水利云”平台,以数字化的手段来解决老百姓的饮水难题。

经过两年的努力,彭阳逐步建立了智慧水网体系,使得传统供水模式得到了质的飞跃。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安装的3.94万处传感器,实时收集流量、水位、压力和水质等数据。这一体系不仅确保了主管网及所有设施的24小时自动化运行,同时也使得水管员能够及时监测到管道的漏损情况,快速调配人力修复难题。

智慧水网的成效

据统计,彭阳管线的漏损率已经从35%下降至12%,运营维护的人力需求也从90人削减到40人。而在水费收缴率方面,从过去仅有60%提升至99%。更为重要的是,水质和水量的监测变得极为透明,农民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查阅相关信息,随手缴纳水费,大幅度降低了用水成本。

随着水资源的有效保障,彭阳人民的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农业、畜牧业提高迎来了新的契机,为农村精准扶贫注入了动力。彭阳县扶贫办主任陈宗惠表示,“过去由于缺水,养牛养羊都成为困难。如今水有保障,农户的生活明显改善。”去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彭阳县已经成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走出了困境。

未来展望

西海固地区在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为全国其他干旱区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数字化、智能化迅速提高的今天,借助“水利云”等科技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未来,西海固地区有望在现代化水利体系的建设中继续前行,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大众常常用“如大旱望云霓”来形容渴望水源的心情,而今,在西海固的土地上,这样的渴望已经在网络时代得到了应有的回应。科技的提高让干渴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过去一代代的渴求,如今终于在现代水利技术的助力下,迎来了新的希望与生机。

小编归纳一下

大旱望云霓的背后是无数人在干旱中苦苦奋斗的身影,西海固的成功只是个开始。希望通过借鉴这样的成功经验,更多的地区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共同携手,逐步克服水资源短缺的困境,让中国的每一片土地都能享受到充足的水源保障。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