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催肥是进步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科学调控营养、优化饲养管理、保障牛群健壮。下面内容是肉牛催肥的关键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与育肥阶段划分
1. 品种选择
优先选择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好的品种,如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安格斯等,或通过杂交改良本地牛种。
选择健壮、体型匀称、无疾病的犊牛或架子牛(12~18月龄)进行育肥。
2. 育肥阶段划分
育肥前期(适应期,约15~30天):调整牛只胃肠功能,适应新饲料和环境。
育肥中期(快速增重期,约60~90天) :进步能量饲料比例,促进肌肉和脂肪沉积。
育肥后期(肉质改善期,约30天):提升脂肪沉积,改善大理石花纹和肉质量。
二、营养调控与饲料配方
1. 饲料配方规则
能量优先:以玉米、小麦、大麦等高能量谷物为主,占总日粮的60%~70%。
蛋白补充: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等蛋白质饲料占比15%~20%,满足肌肉生长需求。
粗纤维控制:育肥后期减少粗饲料(如秸秆、干草)比例至10%~15%,避免影响消化吸收。
添加剂使用:添加维生素(A、D、E)、矿物质(钙、磷、锌)、益生菌、酶制剂等,促进消化和抗应激。
2. 典型育肥日粮配方(参考)
育肥中期:玉米60% + 豆粕20% + 麦麸10% + 预混料2% + 青贮玉米8%。
育肥后期:玉米70% + 豆粕15% + 麦麸5% + 预混料2% + 青贮玉米8%。
3. 饲料加工与饲喂
精饲料粉碎或制粒,粗饲料切短或青贮,进步适口性和消化率。
采用“少喂勤添”方式,每日饲喂2~3次,自在饮水(水温10~15℃为宜)。
三、精细化管理措施
1. 分群饲养
按体重、性别、健壮状况分群,避免强弱竞争,保证均匀采食。
2. 环境控制
温度:育肥牛最适温度为10~20℃,夏季防暑(遮阳、通风、喷淋),冬季保暖(垫草、防风)。
密度:每头牛占栏面积3~4㎡,减少应激和疾病传播。
卫生:每日清理粪便,定期消毒圈舍,保持干燥清洁。
3. 驱虫健胃
育肥前驱虫(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健胃(人工盐、中药制剂),进步饲料利用率。
育肥期每2~3个月驱虫一次。
四、增重增效技术
1. 瘤胃调控
添加小苏打(0.5%~1%日粮)中和胃酸,预防酸中毒。
使用莫能菌素(瘤胃素)进步饲料转化率,减少甲烷排放。
2. 短期强度育肥
对架子牛进行90~120天集中育肥,日增重可达1.5~2.0公斤。
3. 非蛋白氮利用
适量添加尿素(占日粮1%~2%)补充蛋白,但需与能量饲料搭配,避免中毒。
五、健壮监测与疾病防控
1. 疫苗接种
常规免疫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苗,按程序接种。
2. 疾病预防
定期检查牛只灵魂情形、粪便、反刍情况,早发现消化疾病(如瘤胃积食、腹泻)。
禁止饲喂霉变饲料,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
3. 减少应激
运输、转群前后补充电解质(维生素C、葡萄糖),减少应激反应。
六、出栏时机判断
体重标准:根据品种不同,一般达到500~600公斤时出栏(如西门塔尔牛)。
膘情判断:手触摸背腰部、肋骨,脂肪覆盖明显且弹性适中时最佳。
市场行情:结合屠宰率(55%~65%)和肉价,选择高价期出栏。
注意事项
1. 避免突然更换饲料,过渡期需7~10天逐步调整。
2. 育肥后期减少运动,采用拴系饲养或限制活动范围。
3. 定期称重(每月1次),记录增重和饲料消耗,优化成本。
怎么样?经过上面的分析技术组合应用,可显著进步肉牛日增重(1.2~1.8公斤/天)和饲料报酬(料重比4.5~5.5:1),最终实现高效、经济的肉牛催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