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找回童年?有人只比我大一岁,然而却会对我说:你太小了,好好享受年轻时光,接着自叹:我太老了!我笑笑,心里想:我从未想过年长一岁会如此可怕。听到他们这种论调然我想起了我的童年。但当我发现自己对发生在久远过去的事务仍记忆清晰如昨日的时候,我很惊讶。“这怎样可能?”我想,我的童年去哪儿了? 何叫找回童年?事实上,除非我知道童年什么时候结束,否则我无法回答这个难题。到底是什么时候候在哪儿结束的呢?是我13岁,15岁还是18岁的时候?还是当我能单独出外的时候?还是我高中毕业或者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是当我开始长皱纹、掉头发的时候?我觉得依靠这种办法是没法搞清楚我的童年是什么时候候结束的。我不能简答地说:“哦,对了,我记得童年什么时候结束的。那一个不寻常的温暖的、十一月的一天,大概下午五点一刻。这之后我管妈妈要了一杯茶。”
这种念头让我思索是不是大众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是否还一个孩子。何都无所谓,玩闹不止就一个孩子么?如果真是这样,我还是个孩子。我喜欢看电视,打游戏,跑步,和我的狗一起玩,读书和其他很多事务。这些是不是意味着我还一个孩子?西方民族将生活得像孩子般的成年人称为“拥有成人身躯的孩童”,意指他们身体虽已成人,然而却仍像孩子一般生活。如果这样说我,也并非全错。然而,即使生活方式决定大众是否还是孩子这种说法无误,我仍然觉得那并非全部答案。
如果我要找回童年,我该从哪儿开始呢?是不是我经历的越多,离童年就越远?随着我对全球的了解增多,不管是了解它残酷的现实还是现实中的美妙,我就在不能躲藏在无辜和无知的背后;我的童年正在消逝。我承担的职责越多,童年就越遥远了。大众可以将一对夫妇产下婴儿的那一刻定义为童年的消失,由于它已经传递给了新生儿。突如其然的,他们开始承担照顾一个如此年轻和脆弱的新生活的职责,而他们的孩子却无忧无虑。接着我们知道,生活的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如果真是这样,除非消掉我的记忆,否则找回童年就是不可能?可是谁要这样?我想要保存我的经历,由于它们决定了我之为我。我想要承担职责并在某天拥有自己的家庭。我能做的最好的事务就是在内心深处保留那个小男孩的碎片。带着这些碎片生活、职业、养家,然而内心深处因它而知活得高兴是多么重要。当我职业了,我仍会让自己高兴,否则生活将会太有压力;我仍然会让自己保留那么一丁点儿无忧无虑的态度,而不是整日发愁。与其追思过去找回童年,我选择将童年延续终生。